6月份,我國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5.45萬輛和26.9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04%和8.34%,從同比情況看,商用車已連續三個月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增速逐月走高。
而從今年上半年的整體情況看,我國商用車產銷分別為157.19萬輛和156.50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64%,銷量下降0.52%。從具體車型看,上半年除貨車保持穩定增長外,其他品種總體表現依舊較為低迷,尤其是大型客車降幅最為明顯。
雖然商用車市場仍然沒有完全回暖,但最新的數據也表明,商用車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比起年初產銷大幅下降的狀況,市場正在逐漸轉好。而連續三個月的同比增長,除了說明物流需求明顯回暖外,也可以看出國家實施&8220;汽車下鄉&8221;、&8220;以舊換新&8221;補貼等鼓勵政策對于商用車市場已初見成效。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使得之前一直低迷的商用車市場加大了反彈的力度。
從補貼政策覆蓋的車型結構來看,無論是范圍還是補貼額度都在不斷擴大,對于輕型、中型卡車及輕型、中型客車產品銷售都產生了顯著影響。有力的佐證之一則是,在上半年穩定增長的貨車市場中,微型載貨車貢獻度最大。而補貼力度的加大,對主流商用車企業的推動也將更加明顯。
面對仍然有待復蘇的市場,國內的不少商用車企業并沒有一味被動地等待國家政策的支持,而是在積極求變求發展,以進一步開拓市場。也正是在商用車企業努力尋求突破困局的過程中,一些合資合作的消息陸續浮出水面。
福田汽車和濰柴動力的合作,就是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通過進一步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從而實現雙方資源互補與共享,提升雙方的競爭能力的一種努力。
而今年以來,國內商用車企業的一系列舉動還有很多,比如福田汽車與德國戴姆勒&8212;奔馳公司牽手;通用與一汽在輕型商用車方面的合作進展迅速;廣汽日野最近表示,不排除引進日野輕卡技術;鄭州日產則攜日產多功能跨界車NV200,積極備戰國內輕型商用車市場。
與此同時,非常值得關注的是,在一些中外整車企業的合資合作項目中,雙方的合作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合資的企業從使用國外品牌、生產國外車型發展到中外雙方共同經營中方品牌,聯手進軍國際市場。比如不久前中國重汽與德國曼的合資就是采取了不導入外方品牌、先進行技術合作的模式。
這種變化一方面是基于中國商用車市場的現狀&8212;&8212;&8212;與乘用車市場不同,我國商用車市場具有鮮明的需求特點和獨特的產品結構,外方的卡車產品并不適合現階段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這一輪合資合作過程中,外方的戰略比以往更加靈活,中方的話語權逐步增強。
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很多商用車企業都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而隨之而來的,包括我國在內全球的商用車市場格局也在悄然醞釀變化。在商用車市場格局重寫的過程中,中國企業面臨著挑戰,也面臨著機遇。
對于國內商用車企業而言,盡管中國市場是全球最重要、最具潛力的汽車市場,但走出去也是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成長期抓緊形成自主研發能力和完整的海外市場銷售網絡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商用車市場正在逐漸升溫。連續三個月的同比增長,除了說明物流需求明顯回暖外,也可以看出國家實施&8220;汽車下鄉&8221;、&8220;以舊換新&8221;補貼等鼓勵政策對于商用車市場已初見成效。
商用車企業正在通過強強聯手、整合合作等多種方式,積極應對目前遇到的困難。